天才一秒记住【小说中文网】地址:https://www.xiaoshuocn.net
桓武十五年春,镇国公主姬清影统领大周主力10多万大军进驻汉中,准备进攻西蜀。 西蜀在此前与诸国联合攻打大周,先后派出10万大军连续进攻汉中,意图夺取汉中这一对蜀地至关重要之地,结果都被大将军陈如岳挡在阳平关外。 与梁主不惜一切代价要夺取京口一样,对于西蜀来说,如能夺取汉中,不仅能和当时已经进抵关中之地的北邙军队会师,更是蜀国得以生存关键。 因此大将军陈如岳守住阳平关挡住西蜀10万大军意义,丝毫不亚于当时在京口和芜湖的周军挡住梁国孤注一掷的进攻。 最终蜀国付出巨大伤亡代价,依然未能实现突破阳平关。 经此一战,蜀国同样也是元气大伤,10万大军伤亡大半,只不过相比无险可守的东梁,蜀国还有剑阁这样关隘,还能自保坚守益州。 蜀国是前朝大乱后由当时的晋国宗室成都王自立,自诩为前朝正统,后在大周的武力逼迫下,不得不改国号,自称蜀王。 传之现在已经是第五代君王司马晟,继位已有10多年。在上代蜀王丢失汉中之后,蜀国面临很大被动局面,仅靠益州之地和剑阁关隘固守,也只能偏安一隅。 如今梁国被灭,周军进驻汉中,谁都知道,大周意欲进攻蜀国,蜀王急忙增兵驻守剑阁。 如今已经是五公主驸马的军师杨晔说道:“公主殿下,如今蜀国将国中仅剩的精锐尽数布防于剑阁。关内有2万精锐守军把守,剑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当年三国魏灭蜀一战,蜀将姜维在剑阁也曾以3万之兵挡住钟会10万大军数月,但如今我们有15万大军,防守剑阁的蜀军人数比之当年姜维时更少。” “我军能否从其他路进入蜀地?比如当年邓艾走的阴平道是否可通行?”骁骑将军魏栋道。 杨晔回道:“我们此次15万大军出征,阴平道根本通不过那么多大军,当年邓艾靠着被褥裹身从摩天岭翻滚下悬崖,死伤者众多。如今我大军装备精良,士气正盛,直接走金牛道通过剑阁入蜀。再者,前有邓艾奇袭阴平道往事,蜀国如今岂会没有防备。” 杨晔望向三公主道:“公主殿下,据在下所知,驻守剑阁的2万是蜀国仅存的精锐,并且前年蜀国先后派出10万大军进攻汉中惨败而归,如今已经是元气大伤,只要击溃这支仅存的精锐,后面蜀国即便再能出战的军队也都是些新兵,毫无作战能力。” “军师的意思是要强攻剑阁?”姬清影问道。 “以我军目前的实力状况和蜀军的实力对比结合,强攻剑阁直接进入蜀地,反而是在下认为最可行的途径。只要攻破剑阁,蜀地便再无险可阻,前途一片坦荡,大军可直抵成都城下,届时我骑兵便可纵横成都平原。”杨晔道。 征东将军韩改之道:“幸好当年大将军攻取汉中,拿下阳平关,可以说至关重要,确保汉中无忧。既是保卫汉中的门户,也是进攻蜀地的跳板。倘若没有阳平关,汉中无险可守,进攻蜀地也更难。” 很快周军主力出阳平关,经过崎岖山路抵达川北门户,入蜀第一个屏障,葭萌关。 弹丸之城,金汤之固,可阻十倍之敌。 此处由于地域限制,无法驻守更多军队,西蜀有5000精兵把守,虽是5000人,就足矣扼住咽喉,一旦有敌情,便可通知剑阁守军前来支援。 “我军必须在剑阁援军到达之前,拿下葭萌关。” 公主下令立即进攻。 葭萌关以城为关,城门即关隘,蜀军依托关口奋力抵抗,5000精兵阻挡15万大军,一时间周军竟无法顺利拿下。 战斗打的非常激烈,周军从午后持续不间断进攻到夜里再打到第二天早上,公主派出飞龙骑强攻,最终由飞龙骑校尉张铎带领率本部士兵率先攻入关内,赶在剑阁援军救援之前周军占领葭萌关。 赶来救援的蜀军见葭萌关已被周军攻破,便退守剑阁。 攻破葭萌关后,便是剑阁,剑阁地处大剑山与小剑山之间,两山延绵二百余里,峭壁垂直如削,形似利剑,形成天然隘口“剑门”。 隘口最窄处不足20米,两侧悬崖高达百米,仅一条阁道(栈道)贯穿山谷,故名剑阁。 剑门关关楼便矗立在剑门之间,乃是当年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建。地势从北向南,尤为陡峭,从下到上,几乎是一路垂直仰攻才能抵达关楼。 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说的正是这里。 蜀王司马晟得知周军突破葭萌关,下令再从成都发兵增援死守剑阁,剑阁是入蜀最后险要关隘,绝不能有失。 “剑阁在,则蜀在。” 蜀王司马晟对群臣喊道,“孤乃司马皇族之后,当年姬氏先祖夺我大晋江山,孤誓与那乱臣贼子血战到底。” 当年中原大乱,当时还是晋国宗室的成都王在益州称帝,依然以晋室正统自居。 但在大周第二任皇帝太宗神武帝姬耀的多次打击下,被迫取消帝号,并改国号为蜀,自称蜀王。 三国时蜀汉将领姜维凭借3万士卒镇守剑阁,阻挡魏国钟会10万大军数月。如今蜀王司马晟也寄希望于此,并且以梁国被灭,蜀国危在旦夕的紧急军情,再度联络北邙南汉请求支援共同伐周,减轻压力。 周军抵达剑阁,面对地势如此险要的关隘,军师杨晔建议由身穿明光铠甲的重甲步兵手持长方形包铁大盾组成盾墙,携带重型钝器向关楼推进,试图攻破城门,同时掩护后方部队前进。 再派一组由持盾重甲步卒,负责掩护身后的弓箭手抵达最远射程位置,试图压制剑阁守军的火力。 当弓箭手弯腰蹲下准备取箭搭弓时,持盾步兵再搭起盾墙负责保护身后的弓箭手。 弓箭手在迅速转身发射一轮齐射后,继续由重甲步卒举起盾牌负责保护,同时再令后方士卒携带攻城梯攀爬关楼。 另外派出多路小队切断剑阁附近的多个水源补给点,试图封锁剑阁。但剑阁关内水源主要来自山涧,此方案能否有多大成效尚且不知。 经过多次演练后,同时得知蜀王已经开始联络其他诸国,周军统帅姬清影认为事不宜迟。 一旦其他国家,尤其是北邙真的要出兵,派遣大将突儿利领兵再度南下的话,那此次灭蜀计划又将被打乱,于是下令左中右三军轮番进攻剑门关。 主帅姬清影命令全军强攻:“必需在一个月内拿下西蜀,不然北邙再度南下,我军将会陷入被动。” 这支周军是全天下的精锐之师,此前参与过各种攻城战,包括进攻固若金汤的京口,梁国都城建康城,京口防守抵御数倍的敌军。 也曾参与过各种血战野战,尤其以定州郊外山谷中与北邙最精锐的禁军血战最为惊心动魄。 而眼前的剑门关之战,同样也是大周征服天下的战争过程中令广大将士们足矣铭记的战役。 周军采用了各种方式进攻,由前排重甲步卒手持大盾守护正前方,第二排开始重甲士卒将大盾举在头上掩护上方组成盾墙,携带重锤和铁斧等钝器,沿着近乎直角的山路缓慢推进到山上抵达关楼城门之下。 守关的蜀军也明白这是蜀国生死存亡之战,奋勇抵抗,虽然面对周军源源不断进攻,伤亡颇大,但仍然坚持防守。 驻守剑阁的是西蜀名将,蜀王的叔父益州侯司马恪,在关楼上布置层层的防守力量,在后面安排补充兵源,源源不断的填补上来,能做到关楼上战死多少就能填补上来多少士兵。 司马恪不仅亲自坐镇关城,极大地鼓舞守军士气。指挥部将们使用弓箭,连弩、滚木?石从关楼处的山道推下,并向攀爬的周军士兵泼洒滚烫的沸水、热油,致试图攀爬进攻城关的士卒大片被砸伤烫伤烧伤。 守城的蜀军甚至还将由人畜粪尿混合熬制的恶臭金汁经煮热烧开后,从城关上浇下来,对进攻的周军造成极大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尤其是那些战场负伤的再中滚烫的金汁,往往会因身体伤口被感染而难以存活。 周军虽然依靠盾墙能推进到城关门口,但由于整个关门狭窄,无法容纳更多士兵同时攻城。而弓弩手又因为离城关太远,又是从下往上仰射,难以对守城关的蜀军造成实质性威胁。 周军连续高强度进攻多日依然无果,并且遭受巨大的伤亡代价。 左将军齐墨非,骁骑将军魏栋战,飞龙骑统领萧远、副统领吴猛等将领都身先士卒率领麾下部队进攻关门,为士卒们做出表率。 齐墨非更是身上多处受到箭伤,从剑门关楼门口给抬下来。 姬清影看向身中数箭被抬下来的齐墨非,其中一箭更是射中胸口上方,急忙安排自己最好的军医前去医治。 连续多日强攻无果,又见己方伤亡巨大,三公主不得不下令暂停进攻,命全军众将士休养几日。 姬清影仰望那依然矗立着的剑门关,崎岖的山路上一路都是躺在血泊中却无人前去收尸的阵亡将士们,沉默不语返回营地。 三公主前去看望受伤的将士们,看到左将军齐墨非上身铠甲已经被脱下,上身到处都是刀剑伤痕,尤其是多个箭簇点状之伤,尤其是左胸口上方的箭伤,刚被拔下,血流涌出。 公主亲自拿上好的锦缎帮其按住伤口。 军中大夫说道:“齐将军接下来要涂抹金创药了,你可得忍住了,你这伤口太深。再下去一点那可真是凶多吉少了。” “没事,俺都受过多少伤了,这点根本不算什么。” 齐墨非顿感胸口伤口处疼痛难忍,差点要喊出来。突然感受到一双并不那么粗糙的手在给他涂抹金疮药。 齐墨非以为是军中大夫,但却不像平日里大夫涂抹那般用力,显得格外轻柔,虽然这双手比不上自己夫人那如同天上仙子般的纤纤细手,但让他回想起还在洛京城中等待他的娇妻陆氏。 他与陆氏,虽然出身截然不同,陆氏出身江南名门望族,还是前梁贵妃,后宫之主,更有洛神仙姿。而他不过是出身平民的粗野武夫,年近40岁都还一直孑然一身,如今竟能娶到如此天仙一般的夫人。 齐墨非觉得自己此生也不虚了,其他诸将也都羡慕称:“齐将军艳福可比君王。” 在齐墨非看来,自己夫人陆氏那般容姿和身份气度,他此前也只在宫廷宴会上看到皇后和梁贵妃才有,而这一切都是公主殿下的大恩大德所赐。 齐墨非睁开眼睛,为他涂抹的竟然是公主殿下,公主手臂健美有力,既不像将士们那么粗糙,也不似大家闺秀的白皙玉臂。 “公主殿下,末将……” 齐墨非拔那么多支箭簇时没流过泪,上药也没哭,看到公主竟亲自为他涂抹药膏,忍不住哽咽道。 公主身着一身碧罗广绣薄纱衫,紫青黄十二破间色裙,坐在榻边为左将军齐墨非涂抹金疮药,众将士皆在周边看的眼眶湿润。 公主并没有寻常闺阁女子那般冰雪肌肤,只不过没有普通士卒们晒得那么深而已,但薄纱之下隐约透出背部那一道醒目的伤痕。 那正是当年在定州郊外山谷血战中留下的,在如此高贵娇嫩的帝女背上遗留如此触目惊心的伤疤,众将士一直都深深自责,都为没能在那场战斗中保护好公主殿下。 “齐将军还有全军诸位将士们,你们为大周为本公主而战,付出那么大的牺牲,吾心有愧疚。全军就地休整,同时确保粮草运输的安全畅通。” 众将士皆拜倒道:“臣等必为公主殿下拿下剑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