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中文网】地址:https://www.xiaoshuocn.net
那股源自血脉深处的渴望,化作了七十二坊乡民腹中的阵阵雷鸣。
他们饿了,却又不是寻常的饥饿,像是一株干涸许久的草木,骤逢甘霖,每一寸根须都在疯狂地叫嚣着,要汲取更多、更精纯的养分。
这股渴望最先在孩童身上得到了回应。
王家媳妇正炖着一只老母鸡,想着给自家体弱的娃儿补补身子。
夏初湿热,本该放几片姜去腥驱寒,可孩子哭闹得厉害,她一心去哄,手忙脚乱间竟忘了这最要紧的一步。
谁知,锅盖掀开的瞬间,一股前所未有的异香,竟压过了灶膛里的烟火气,如同一只无形的手,温柔而霸道地抚遍了整个村落。
那香味不似寻常鸡汤的醇厚,反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类似草木灼烧后的辛烈之气,清冽而提神。
村东头七个素有哮喘旧疾的孩童,正被闷热天气折磨得喉间痰鸣,闻到这股香气,竟不约而同地停下了玩闹,像是被无形的丝线牵引,一个个不由自主地挺直了小小的胸膛,翕动鼻翼,做出一个又一个深长的呼吸。
那平日里让他们痛苦不堪的喘鸣声,竟在这几下深呼吸后,奇迹般地减弱了下去。
更诡异的是,其中三个最大的孩子,竟像梦游般,循着香气,一路走到了王家灶前。
他们眼巴巴地望着那口翻滚的陶锅,伸出小手指着,奶声奶气地对满脸错愕的王家媳妇说:“婶婶,还要……再煮一会儿。”
柳妻恰好路过,目睹了这匪夷所思的一幕。
她走上前,舀起一勺汤,并未入口,只是凑到鼻尖轻嗅,随即又尝了尝锅里的鸡肉。
刹那间,她便了然于心。
这只鸡,昨夜恰好在院中受了那场“天灸”的余温浸润,体内的寒湿之气早已被无形之力化解,转化为一股天然的辛暖之气,深藏于骨肉之中。
如今经文火一炖,这股内生的“阳气”便彻底激发出来,其效用,远胜于几片生姜。
她没有点破,只是看着那几个孩子贪婪嗅闻的模样,心中某个念头愈发清晰。
她从王家媳妇那儿要来纸笔,在灶台边的墙上贴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只有五个字:“今日汤,宜多嗅。”
次日清晨,药坊的学徒小六照例在院中洒扫。
他年纪小,力气却足,一把半旧的竹帚在他手中使得虎虎生风,扬起的尘土与昨夜的露水混合,在初升的晨光中形成一片灰蒙蒙的尘雾。
柳妻刚迈入药坊,脚步便猛地一顿。
她的目光死死锁住那片飘散的尘雾,瞳孔骤然收缩。
在常人眼中,那不过是一团杂乱无章的飞灰,可在她的视野里,那些尘粒的轨迹却玄奥无比!
只见尘雾在空中盘旋一圈后,竟诡异地分作五股,螺旋上升,而后各自依照五行方位,井然有序地缓缓落定:一股青色的草木灰,轻飘飘地聚向了东边的庭院一角;一撮烧剩下的赤红粉末,坠在了南面的廊檐之下;最大的一团黄土尘埃,不偏不倚地堆积在院子中央的井口旁;几片被扫起的白色碎屑,则覆盖了西边的石阶;而一些混杂着煤渣的黑土,则沉沉地落在了北墙的犄角。
青属木,应肝;赤属火,应心;黄属土,应脾;白属金,应肺;黑属水,应肾。
这……这竟是一个浑然天成的“五运调神阵”!
恰在此时,正在后堂跟着诵读《诊脉法》的七名村民,像是约好了一般,同时打了个酣畅淋漓的喷嚏。
这一声喷嚏过后,几人只觉得胸中郁结之气一扫而空,头脑清明,通体舒坦。
柳妻快步走到小六身边,从小六手中拿过那把扫帚。
她细细查看,发现扫帚的磨损方向极有章法,春夏两季磨损在前,发力迅猛;秋季磨损在侧,力道平和;冬季则磨损在后,收势沉稳。
这分明是扫者常年依据四时节令,无意识地调整着扫地的力道与方式,心随天时而动,手随心意而走,故而尘随气行,暗合天道!
她将扫帚郑重地靠在墙边,吩咐众人不得再用,并亲手在帚柄上刻下六个字:“扫地,即是调神。”
这片土地上的异变,如春日藤蔓,疯狂滋长,早已超出了她的预料。
又一日午后,柳妻在村中巡查,见几个孩童围坐在老槐树的树荫下。
其中一个最小的男孩捧着肚子,满脸痛苦地呻吟着。
柳妻正要上前,却见另外几个孩子立刻围了上去,熟练地将小手交叠,按在那男孩的肚脐周围。
“一圈压,二圈慢,三圈呼气病走远……”
他们口中哼唱着古怪又押韵的歌谣,双手随着节奏,顺时针缓缓按压,不多不少,正好三圈。
那力道、那位置、那深浅,竟与《诊脉法》中记载的,专治小儿积食的“三压揉中法”分毫不差!
俨然是浸淫此道数十年的老师傅亲手施为。
柳妻看得心头剧震,她悄无声息地靠近,待那男孩长舒一口气,脸色缓和下来后,才柔声问道:“孩子们,这法子是谁教你们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针灸鼻祖涪翁传请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针灸鼻祖涪翁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