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中文网】地址:https://www.xiaoshuocn.net
夜色,将滁州城外的行辕后院浸染得一片静谧。几颗疏星,吝啬地洒下几点微光,勉强勾勒出檐角冰冷的轮廓。常遇春被安置在这间偏房里,房间的门扉是崭新的,透着一股刚上漆的木香,与他记忆中黑风寨那些被烟熏火燎、歪歪斜斜的木板房,简直是云泥之别。
屋内不大,却收拾得一尘不染。一张软榻,铺着厚实的褥子,触手温软,带着淡淡的草药香,显然是经过精心打理的。旁边一张书桌,漆面光滑,桌面平整,上面甚至还摆放着笔墨纸砚,虽然他一个字也写不出,但这摆设本身,就透着一股读书人的雅致与规矩。角落里,一套简单的茶具安静地立着,青瓷的盖碗,白玉般的茶盏,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这一切,都比他在黑风寨当“王大当家的”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那时候,他睡的是硬邦邦的稻草堆,吃的不过是抢来的粗茶淡饭,身边是随时可能背叛、随时可能死去的亡命之徒。而现在,这里的一切都那么……安稳,那么……洁净,仿佛一个温柔的陷阱。
他躺在软榻上,冰凉而坚硬的地面似乎还烙印在脊背上,那是他逃亡途中,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晚的记忆。然而此刻,这软榻的舒适非但没有带来丝毫的放松,反而让他的心更加难以平静,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深潭,涟漪层层叠叠,久久不散。
他闭上眼,试图驱散那些纷乱的思绪,但刚才与朱元璋在行辕大帐内的对话,却如同烙印般刻在了脑海里。他记得朱元璋坐在那张巨大的虎皮椅上,身姿挺拔,仿佛一座巍峨的山岳。烛火跳跃,映照着他那张棱角分明的脸,那双眼睛,深邃得如同古井,又像是能洞穿人心的利剑。就在那双眼睛的注视下,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被剥光了皮的兔子,无处遁形。
“常遇春,你可知我为何收留你?”朱元璋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能穿透耳膜,直抵灵魂深处。
他记得自己当时梗着脖子,带着一股子亡命徒的狠劲:“我手底下还有几十号兄弟,我这条命,还有他们的命,都愿意跟着明公您,打出一个朗朗乾坤!”
“朗朗乾坤?”朱元璋重复了一遍,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好大的志向。只可惜,你手上沾的,是污浊的血。”
那话里的意思,他明白。朱元璋知道他的出身,知道他是绿林道上的“常大胆”,知道他带着一帮人在黑风寨啸聚山林,杀人越货,是朝廷眼中的“巨寇”,百姓口中的“强盗”。他甚至知道,那个外号“血手人屠”,是何等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朱元璋收留了他,给了他一口饭吃,给了他一个安身之所,但这并不意味着信任。
“本帅会给你一个机会,让你证明自己的价值。”朱元璋最后那句,像一把钥匙,又像一把锁,打开了一扇门,却也关上了一扇窗。
他知道,朱元璋对他,并不是完全信任的。这份收留,带着试探,带着算计,更带着深深的顾忌。朱元璋或许看到了他身上的某种特质——那种在刀口舔血中磨砺出的狠劲、胆识和野性,但同时也清楚地知道,他来自哪里,他做过什么。朱元璋的队伍里,有儒雅的士子,有忠厚的老兵,有怀揣着“仁义”理想的志士,而他,常遇春,却是一个“前科累累”的绿林悍匪。这种身份的落差,注定了他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百倍的努力,才能赢得那一点点本不该属于他的信任。
常遇春明白,朱元璋这是在考验他,在考察他。像农夫观察一株带刺的野花,既想看看它能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又担心它会不会扎伤自己。朱元璋想要看看,他是否真的有诚意改过自新,是否真的有能力成为一柄利刃,而不是一个潜在的祸患;是否真的值得他,那位胸怀大志、志在天下的一代枭雄,去信任。
他必须证明自己,必须让朱元璋相信他。他不是被逼无奈才走上绿林道,但既然已经踏上了这条路,他就必须承担起所有的后果。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为了他自己,是为了洗刷身上的污名,是为了在这乱世中寻得一条生路。更是为了那些死去的兄弟,那些在黑风寨被元兵剿杀,或是为了掩护他逃亡而牺牲的袍泽。他们的血,还温热地烙印在他的心上。还有那些还在等待他的兄弟,那些散落在江湖各处,对他还抱有期望,愿意跟随他闯荡一番天地的伙伴。他不能让他们失望,不能让他们觉得,他们的信任和牺牲,最终只换来一个背叛和死亡。
他强迫自己闭上眼睛,开始回忆自己这段时间的经历。那仿佛一场冗长而残酷的噩梦。他从黑风寨的烈火中逃出来,像一只受伤的野兽,一路向南,风餐露宿,衣衫褴褛,形容枯槁。他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磨难,冰冷的雨水浇透了他单薄的衣衫,刺骨的寒风刮得他皮肤生疼,饥饿和疲惫如影随形。他亲眼看到过昔日并肩作战的兄弟,在追兵的箭雨下倒下,发出不甘的嘶吼;也看到过善良的村民,因为收留了他而惨遭元兵屠戮。他看到了这个江湖的残酷,如同一个巨大的绞肉机,吞噬着一切善良和希望;也看到了这个江湖的无奈,弱肉强食,没有道理可讲,只有实力才能决定生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第一战神请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第一战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