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中文网】地址:https://www.xiaoshuocn.net
应天府的夏夜,暑气如同黏稠的糖浆,裹在每个人的皮肤上,挥之不去。就连皇宫深处,也逃不过这令人窒息的闷热。朱元璋的书房内,烛火在无风的空气中摇曳,将他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投在布满军事地图的墙壁上,像一头正在蛰伏的猛兽,随时准备扑向猎物。
书房中央,一张巨大的沙盘几乎占据了半个房间。长江水系被刻画得纤毫毕现,从上游的巴蜀到下游的入海口,每一处弯道、每一座城池都清晰可见。朱元璋粗糙的手指正停留在鄱阳湖三个字上,指甲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陈友谅...他低声念着这个名字,仿佛在咀嚼一块坚硬的骨头。烛光下,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寒芒,那不是愤怒,而是一种猎人锁定猎物时的专注。
这个曾经的盟友,如今的死敌,正率领着号称六十万的大军顺江而下。朱元璋的指尖在沙盘上滑动,停在了一个标记着混江龙的小模型旁。那是陈友谅水师的王牌——高耸如山的楼船,铁皮包裹的船身,能容纳上千名士兵,配备着从元朝缴获的回回炮。这样的巨舰,朱元璋的水师见了,就像小渔船遇到了海怪。
主公,夜深了,保重龙体。门外传来侍卫低沉的声音。
朱元璋没有回头,只是挥了挥手。他的思绪早已飞越千山万水,落在了鄱阳湖的烟波浩渺之上。他太清楚双方的实力对比了——陈友谅的战船可以并排行驶数里,火炮齐射时如同雷神发怒;而他的水师,最大的战船也不过是陈友谅那些楼船的零头。
但朱元璋知道,战争从来不只是比拼谁的武器更强大。他需要的是智慧,是时机,是...人。
他的目光从沙盘上移开,落在了书案一侧的卷宗上。最上面的一份,封面上写着三个刚劲有力的字:常遇春。朱元璋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难得的笑意。这个常遇春,是他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刀。从渡江战役到采石矶,再到后来的龙湾之战,常遇春的战功簿上,每一笔都浸透了敌人的鲜血。
然而,朱元璋也看到了这把刀的过盛。常遇春太过勇猛,有时甚至有些鲁莽,喜欢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这种打法,对于先锋将领来说是荣耀,但对于一个需要独当一面的统帅来说,却是致命的隐患。
遇春之勇,可当万人;遇春之谋,尚需磨砺。朱元璋喃喃自语,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鄱阳湖之战,就是最好的磨刀石。
来人,他突然提高声音,去请常将军、徐达、李善长他们,到议事堂来。半个时辰后,本王要见他们。
侍卫领命而去,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朱元璋重新转向沙盘,手指在鄱阳湖的入口处画了一个圈。那里,将是决定天下归属的修罗场。
---
半个时辰后,朱元璋的核心智囊团齐聚议事堂。气氛肃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凝重。他们都知道,今夜要商讨的,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国之大事。
徐达是最先到的。这位以沉稳持重着称的大将军,一身便装却难掩威严。他走到沙盘前,仔细观察着地形,眉头紧锁。作为朱元璋最信任的将领之一,他太清楚陈友谅水师的可怕了。
接着是李善长,这位被朱元璋称为的谋士,手里还拿着一卷书,仿佛随时准备引经据典。他进来时,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朱元璋身上,微微点头。
最后赶到的是常遇春。他一身劲装,显然刚从演武场赶来,身上还带着一股汗水和尘土混合的气息。看到其他人都已到齐,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大步走到沙盘旁,目光炯炯地盯着那片代表鄱阳湖的水域。
诸位,朱元璋开门见山,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陈友谅已率其主力,顺江而下,意图与我军在鄱阳湖决战。此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我们没有退路。
他的话语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徐达和李善长交换了一个眼神,常遇春则握紧了拳头,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主公,徐达率先开口,声音沉稳如山,陈友谅水师强大,我军若在湖中与其正面交锋,恐怕...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在场的每个人都懂。恐怕凶多吉少。
那依徐将军之见,我们该如何?朱元璋的目光如炬,扫过众人。
李善长抚着胡须,缓缓道:兵法云,避其锋芒,击其惰归。陈友谅劳师远征,气势虽盛,然粮草补给线过长,乃是其致命弱点。我军可据守湖口,以逸待劳,断其粮道,待其军心涣散,再寻机破敌。
这是最稳妥,也是最符合兵法的策略。徐达点头表示赞同:李先生所言极是。陈友谅的巨舰在开阔水域威力无穷,但在狭窄水道,其优势将大打折扣。
就在众人纷纷点头称是时,一个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沉寂:不可!
众人循声望去,正是常遇春。他站得笔直,眼神中燃烧着熊熊战意:李先生所言,虽是正理,但太过保守!陈友谅大军压境,我军若一味龟缩,只会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士气一旦低落,神仙也救不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第一战神请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第一战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