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中文网】地址:https://www.xiaoshuocn.net
湖面上,曾经遮天蔽日的楼船巨舰,如今只剩下被烧焦的桅杆和破碎的船板,像无数溺亡者的骸骨,在夕阳的余晖下,泛着凄冷而诡异的光。空气中,那股浓得化不开的血腥与焦糊味,也终于被清冽的湖风一点点吹散,取而代之的,是泥土的芬芳、草木的清新,以及……一种劫后余生的、带着烟火气的安宁。
朱元璋的大军,如一条苏醒的巨龙,在湖口沿岸扎下了连绵数十里的营盘。赤色的“朱”字大旗,在每一个营寨上空高高飘扬,猎猎作响,仿佛在向整个天下宣告着一场决定命运的胜利。军营里,不再是战鼓雷鸣与杀声震天,而是铁锤敲打修复兵器的叮当声,是伙头军架起大锅、熬煮肉汤的咕嘟声,是伤兵们换药时压抑的呻吟与同袍们低声的安慰。这是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所有人都需要时间来舔舐伤口,清点得失,然后,从这片浸透了鲜血与荣耀的土地上,汲取走向未来的力量。
军营的核心地带,一座巍峨的点将台拔地而起。它由新砍的巨木搭建,上面铺着厚实的木板,四周悬挂着象征吴王权威的九旒大纛。今日,正是吴王朱元璋论功行赏、犒赏三军的日子。这不仅是一场封赏,更是一场仪式,一场将胜利的果实转化为忠诚与秩序的盛典。
台下,黑压压地站满了各级将领和士兵代表。他们身着崭新的或修补整齐的军服,脸上洋溢着期待与兴奋。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他们知道,经过鄱阳湖这一战,自己的命运,乃至整个天下的格局,都已彻底改变。
在众将之首,常遇春身姿挺拔如一杆标枪,静静地伫立着。他换下了那身在血与火中浸染了三日三夜、早已看不出本来面目的铠甲,换上了一身象征其崇高地位的玄色锦袍。袍服上用金线绣着威猛的貔貅图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然而,无论这身行头多么华贵,都无法掩盖他身上那股从尸山血海中沉淀下来的、几乎凝成实质的煞气。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威严,一种让猛兽都为之低头的气场。他的目光平静如水,深邃如渊,没有因为即将到来的封赏而有丝毫波动,仿佛眼前的一切荣华富贵,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他真正在意的,是台上的那个人,是他们共同追寻的那个宏大的梦想。
“鄱阳湖一战,我军以弱胜强,以寡敌众,全歼汉贼六十万主力,斩杀伪帝陈友谅,伪汉政权土崩瓦解!”朱元璋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带着一种金属般的质感,回荡在每一个人的耳边,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心底,“此乃天命所归,亦是诸位将士用命之功!今日,本王要论功行赏,有功者,赏!有过者,罚!”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台下的将士们屏息凝神,心脏随着他的话语而剧烈跳动。
“徐达!”
“末将在!”徐达出列,声音沉稳。
“你为主帅,运筹帷幄,调度有方,居功至伟!今封你为信国公,食邑三千户,赏黄金五千两,绸缎五百匹!”
“谢主公!”徐达叩首,脸上难掩激动。
“李文忠!”
“末将在!”
“你率部奇袭,火烧汉军连舟,断其退路,功不可没!今封你为曹国公,食邑二千户……”
朱元璋开始逐一念出功臣的名字,从汤和、邓愈到冯胜、廖永忠,每一位都得到了与其功绩相匹配的丰厚赏赐,或是金银财宝,或是加官进爵。每念到一个名字,台下都会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与喝彩。那是战友之间最真挚的祝贺,也是对胜利最热烈的庆祝。
终于,朱元璋的目光,越过所有将领,精准地落在了常遇春的身上。他的眼神中,除了赞赏,更多的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倚重与期许。
“常遇春!”
“末将在!”常遇春踏前一步,单膝跪地,声如洪钟,震得点将台上的灰尘似乎都微微一颤。
整个军营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知道,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鄱阳湖之战,谁的功劳最大?答案不言而喻。
“此战,你率部为先锋,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于百万军中取敌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后又奉命追击,穷寇猛打,三日三夜,未尝懈怠,终将陈友谅逼入绝境,亲手斩杀,奠定胜局!”朱元璋的语气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在为常遇春的功绩加冕,“你的勇武,你的坚韧,你的忠诚,天下无双!你的功劳,无人能及!”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宣读出了那个让所有人都为之屏息的封赏:
“本王今封你为——鄂国公!食邑五千户,赏黄金万两,绸缎千匹,赐‘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之号!”
“鄂国公”!
这四个字,如同一道九天惊雷,在所有人心中轰然炸响!要知道,在朱元璋的封爵体系中,“公”是最高等级的爵位。在此之前,只有徐达等寥寥数人获封国公,而常遇春的“鄂国公”,不仅食邑最多,更被赋予了“开国辅运”的崇高意义。这意味着,他的地位,已经隐隐凌驾于其他诸将之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明第一将”,是朱元璋心中,未来大明王朝最锋利的一把战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第一战神请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第一战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