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中文网】地址:https://www.xiaoshuocn.net
应天府的秋意已浓,玄武湖上的荷叶虽已褪去盛夏的碧翠,却仍有残荷挺立,在微凉的秋风里摇曳出几分风骨。朱红宫墙蜿蜒如龙,将皇城的威严与市井的烟火隔成两个世界,唯有鼓楼传来的晨钟暮鼓,不分尊卑地漫过每一寸土地。常遇春勒住胯下的“踏雪乌骓”,马蹄踏在青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身后跟着的亲兵队列整齐,甲胄上还沾着平定张士诚时留下的尘土——那是苏州城墙上的砖屑,是太湖边的芦苇絮,也是无数将士用热血染透的勋章。
进城时,街道两旁早已挤满了百姓。孩童们举着用麦秸扎成的小旗,跟着队伍跑前跑后,清脆的呼喊声此起彼伏:“是常将军!是打胜仗回来的常将军!”老者们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往他手中塞着刚蒸好的米糕,眼角的皱纹里满是笑意与感激:“将军辛苦,多谢将军保咱们太平啊!”常遇春勒住马,翻身下马,接过米糕时指尖触到老者粗糙的手掌,那掌心里满是劳作留下的老茧,却带着滚烫的温度。他对着百姓们深深作揖,声音洪亮却温和:“诸位乡亲客气了,保家卫国本是军人本分,这功劳,是陛下的,也是所有将士的。”
百姓们听得越发敬重,人群中有人高声喊道:“常将军可是咱们大明的第一战神!有您在,咱们就不怕打仗了!”这话一出,周围立刻响起一片附和声,欢呼声差点盖过远处的钟声。常遇春只是笑着摆手,将米糕分给身边的亲兵,又翻身上马,朝着皇宫的方向行去。他知道,接下来的论功行赏,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皇宫的奉天殿内,气氛庄重而肃穆。朱红的梁柱上雕刻着龙凤图案,鎏金的匾额悬挂在正中央,“奉天承运”四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朱元璋身着明黄色的龙袍,端坐在龙椅上,脸上没有太多表情,眼神却锐利如鹰,扫视着殿内的文武百官。常遇春站在武将队列的最前面,一身银甲尚未换下,甲胄上的纹路清晰可见,腰间佩着的虎头湛金枪斜斜靠在身侧,枪尖上的寒光收敛了许多,却依旧透着一股久经沙场的锐气。
“此次平定张士诚,收复江南十三州,诸位卿家皆有功劳。”朱元璋的声音沉稳有力,在大殿内回荡,“朕今日论功行赏,便是要让天下人知道,有功者,朕绝不亏待;有过者,朕也绝不姑息。”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常遇春身上,语气中多了几分暖意,“常遇春听旨!”
常遇春立刻上前一步,单膝跪地,双手抱拳:“末将在!”
“你自随朕起兵以来,冲锋陷阵,勇冠三军。此次攻打苏州,你身先士卒,率领大军攻破城门,生擒张士诚,立下不世之功。”朱元璋的声音里满是赞许,“朕决定,封你为鄂国公,食邑三千户,赐金书铁券,子孙世袭罔替!另,任命你为中书平章政事,位列宰相之职,辅佐朕处理朝政,兼管天下军务。”
这话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叹声。要知道,中书平章政事乃是朝中重臣,以往多由文官担任,常遇春以武将之身兼任此职,可见朱元璋对他的信任之深。而金书铁券更是皇帝赐予功臣的最高奖赏,象征着免死特权,纵观整个大明,能得到这份荣誉的人寥寥无几。
内侍捧着一个精致的木盒走上前来,木盒上雕刻着繁复的云纹,打开后,一块泛着乌光的铁券映入眼帘。那铁券约莫一尺见方,边缘打磨得光滑圆润,正面用金粉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记载着常遇春的功绩与朱元璋的承诺,背面则刻着“免死三次,子孙免死一次”的字样。常遇春双手接过木盒,指尖触到铁券时,只觉得一股沉甸甸的重量从掌心传来,那重量里,有无上的荣耀,有皇帝的信任,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朱元璋从龙椅上走下来,亲自扶起常遇春,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伯仁,朕知道,这些年你跟着朕吃了不少苦。你在战场上流的血,立的功,朕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铁券,是朕对你功绩的肯定,也是朕对你的信任。望你今后,继续为朕,为大明,鞠躬尽瘁,莫要辜负朕的期望。”
常遇春看着朱元璋眼中的期许,又想起这些年一同征战的岁月——从濠州起兵时的艰难,到鄱阳湖大战时的凶险,再到如今平定江南的胜利,每一步都离不开朱元璋的信任与支持,也离不开无数将士的牺牲。他的眼眶瞬间湿润了,滚烫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没有落下。他再次跪倒在地,重重叩首,声音带着几分哽咽:“末将谢主隆恩!此生此世,常遇春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万死不辞!若有半点二心,甘受天打雷劈!”
“快起来,快起来!”朱元璋连忙将他扶起,拍了拍他的肩膀,“朕信你,朕自然信你。”
接下来,朱元璋又对其他将领进行了封赏:徐达被封为魏国公,食邑五千户;汤和被封为中山侯,食邑两千户;蓝玉因在苏州之战中奋勇杀敌,被封为永昌侯,食邑一千五百户……文武百官皆有赏赐,殿内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第一战神请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第一战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