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中文网】地址:https://www.xiaoshuocn.net
夜凉如水,中军大帐内的烛火摇曳不定,将常遇春魁梧的身影投射在地图上,像一尊沉默的雕像。这位大明第一战神已经连续三个夜晚无法安眠,不是战鼓声扰,不是思乡情切,而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忧虑,如同蛛网般缠绕着他的心。
将军,夜深了。亲兵张忠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手里端着一碗刚熬好的安神汤,老奴给您热了三遍了,再不喝就要苦了。
常遇春没有回头,目光依然死死盯着地图上那片代表北元的区域。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佩剑,剑柄上的缠绳已经被他磨得发亮。张忠,你说...这北伐真的能一劳永逸吗?
张忠愣住了。跟随将军这么多年,他从未见过常遇春露出如此迷茫的神情。在所有人眼中,常将军就是战无不胜的代名词,是朱元璋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刀。可此刻,这把刀似乎有了锈迹。
将军...张忠不知如何回答。
常遇春突然转过身,烛光下,张忠惊恐地发现主帅的眼中布满血丝,眼窝深陷,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岁。你说,如果我们打下了大都,接下来呢?朝堂那些人...他们会怎么想?
张忠跪下了:将军,您是国之栋梁,皇上最信任的将领...
信任?常遇春苦笑一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个道理,我比谁都清楚。
他走到帐外,抬头望着星空。北斗七星异常明亮,却让他感到一阵寒意。作为武将,他更相信刀剑的力量,但此刻,星象却让他心生不祥。最近几日,他总觉得心口发闷,夜里常常被噩梦惊醒,梦见自己身陷重围,却怎么也拔不出腰间的剑。
将军,起风了。张忠拿着一件大氅跟出来,您该歇息了。
常遇春接过披风,却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他捂着嘴,咳得撕心裂肺,仿佛要把五脏六腑都咳出来。张忠慌忙上前拍背,却感到主帅的身体在微微颤抖。
没事...常遇春摆摆手,可能是着凉了。
但两人都心知肚明,这不是简单的着凉。常遇春的体质如铁铸一般,别说秋风,就是三九寒天在雪地里过夜也不会感冒。这种虚弱感,是前所未有的。
回到帐内,常遇春终于喝下了那碗已经凉透的安神汤。苦涩的药汁滑过喉咙,却无法平息他内心的波澜。他想起三天前收到的那封密信,是徐达派人送来的。信中提到朝中有人开始质疑北伐的必要性,认为应该休养生息。更让他不安的是,信中隐晦地提到朱元璋最近频繁召见刘伯温,似乎在谋划什么。
难道...常遇春不敢想下去。他一生忠心耿耿,为朱元璋打下半壁江山,难道真会落得个韩信的下场?
他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宣纸,想写点什么,却久久无法落笔。最终,他只写下四个字:家国天下。字迹却比平时颤抖了许多。
将军,您...张忠看着那四个字,心中一紧。
常遇春迅速将纸揉成一团:没什么,只是手有点抖。
他不知道,这看似简单的,其实是身体发出的第一个警告。这位战无不胜的将军,即将面对他一生中最强大的敌人——不是千军万马,而是潜伏在自己体内的病魔。
---
夜色更深了,军营里的巡逻兵的脚步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常遇春躺在行军床上,却毫无睡意。他闭上眼睛,二十多年来的征战岁月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至正十五年,他二十三岁,在采石矶之战中一马当先,率众攻破元军防线。那时的他,年轻气盛,以为天下唾手可得。朱元璋拍着他的肩膀说:常兄弟,有你在,何愁大业不成?那份信任,如同烈酒,让他热血沸腾。
至正二十年,鄱阳湖水战。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围困朱元璋,是他率水师突围,以少胜多,扭转战局。那一战,他身中三箭,却依然站在船头指挥,直到陈友谅败退。朱元璋亲自为他敷药,眼中满是关切:遇春,你是我大明第一功臣!
功臣...常遇春在黑暗中苦笑。功高震主,自古皆然。他想起徐达信中的暗示——朝中有人开始议论,说北伐耗资巨大,应该休养生息。说这话的人,他不用猜也知道是谁。李善长、胡惟庸那些文官,从来就看不起他们这些武将。
他们不懂,常遇春喃喃自语,北元不除,大明永无宁日。他猛地坐起身,胸口一阵剧痛,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将军?张忠被惊醒,连忙点亮油灯。
常遇春摆摆手,强忍着疼痛:没事,做了个噩梦。
张忠看着主子苍白的脸色,心中担忧不已。这三年来,他眼见着将军的变化。曾经那个能徒手制服烈马的汉子,如今连提剑都会手抖;曾经那个能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指挥作战的将军,如今却常常在议事时走神。
将军,要不...请个军医来看看?张忠试探着问。
常遇春摇头:不过是些小毛病,不必声张。他顿了顿,又道:张忠,你跟了我多少年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第一战神请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第一战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