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中文网】地址:https://www.xiaoshuocn.net
崇祯四年,五月
周墨林从张家口送回的情报越来越具体,也越来越触目惊心。
不仅锁定了“裕隆昌”范永斗、“王登库”等几家最大晋商与后金贸易的几条秘密通道、交易方式。
甚至拿到了部分经过特殊药水显影的、记录着分红数额的密信碎片,直指宣府、大同的两位副总兵级别的高级将领。
更令人心惊的是,一条模糊的线索隐约指向了京中一位以“清流”自居、却与晋商籍贯相同的侍郎。
铁证正在汇聚,但陆铮反而更加谨慎。拔起这根萝卜,带出的将是惊天的泥泞。
边军动荡、朝堂攻讦、甚至可能影响辽东防务,后果难以预料。
陆铮必须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时机,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战果。
然而,对手的反扑并未停止。朝中弹劾厂卫“扰边”、“苛察”的奏章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之势,显然得到了某些大人物的授意和纵容。
甚至开始有谣言在京城散播,说陆铮在河南抄家所得巨万,大多中饱私囊,锦衣卫指挥使衙门修得比王府还阔气。
陆铮对此嗤之以鼻,但他知道,这是对方在试图抹黑他,动摇皇帝对他的信任。
陆铮下令“听风”加紧追查谣言源头,同时更加严格地约束下属行为,所有抄没物资的入库、支出记录务必清晰可查,随时备询。
很快
崇祯皇帝果然单独召见了陆铮。年轻的皇帝面色疲惫,将几份言辞最激烈的弹劾奏章扔到陆铮面前。
“陆卿,这些,你怎么说?”皇帝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但目光如炬,“张家口之事,查得如何了?为何引得朝野如此非议?还有这贪墨之说…”
陆铮躬身,从容应答:“陛下明鉴。臣之家产,陛下可随时派内侍查验。
锦衣卫衙门一砖一瓦,皆陛下所赐,皆为办案所需,臣岂敢私用分毫?至于张家口,”陆铮略微停顿,声音压低,“确有极大蹊跷。
臣之下属已查获边商巨贾勾结不法将官,资敌牟利之确凿证据。
之所以未曾禀报,只因牵扯甚广,恐惊动巨奸,反致其狗急跳墙,祸乱边关。臣正欲寻一万全之机,再行禀明圣裁。”
陆铮并未完全透露所有细节,尤其是可能涉及京官的部分,只是点出了边将,既说明了情况的严重性,也解释了自己谨慎的原因。
崇祯皇帝盯着他看了半晌,眼神复杂。他厌恶贪腐,尤其痛恨资敌,但更担心边军生乱。最终,他缓缓道:“朕信你。但此事须得稳妥。
证据务必铁证如山,动手之前,需有周全预案,确保边关无虞。若有确凿证据涉及文官…也不得姑息!” 最后一句,他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来的。
“臣,遵旨!”陆铮心中稍定。皇帝的态度是关键,只要皇帝还保持支持和冷静,他就有操作的空间。
……
通州校场
机会比预想中来得更快。一股约三百人的悍匪(实则是被官军击溃后流窜至此的边匪),突然出现在京畿西南的房山一带,烧杀抢掠,威胁漕运。兵部下令,命通州新军出动一部,前往清剿,以作实战检验。
张焘亲自点兵,以胡小栓所在火铳哨、柱子所在刀盾哨为骨干,辅以骑兵,共八百人,急赴房山。
战斗毫无悬念。新军严格的纪律和训练发挥了作用。面对嗷嗷叫冲来的匪徒,火铳队三轮齐射,打得对方人仰马翻。
随后刀盾手结阵推进,骑兵侧翼包抄,短短一个时辰便结束战斗,毙俘匪徒二百余人,自身伤亡极小。
捷报传回,兵部大喜。崇祯皇帝也龙颜大悦,下旨嘉奖。
这是新军成军以来的首次实战,其表现证明了整顿和投入的价值。崇祯在捷报上批注:“有功则赏,然需戒骄戒躁,查找不足。伤亡将士厚恤。”
这次小胜,及时地冲淡了朝堂上对厂卫的部分非议,也让皇帝手中多了一支可信赖的武力筹码。
……
张家口
周墨林遇到了麻烦。他手下一名试图接近“裕隆昌”核心账房的好手,突然失踪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几乎同时,宣府镇那位被怀疑的副总兵,突然以“巡边”为名,调集了一部分亲兵家丁,动向微妙。
张家口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几家大商号似乎也加强了戒备。
周墨林立刻意识到,对方可能已经察觉到了危险,甚至可能通过某种渠道,大概知道了锦衣卫的调查深度。
他们不敢直接攻击锦衣卫,但开始清除潜在的威胁,并展示肌肉进行威慑。
周墨林立刻将这一紧急情况密报陆铮,并请求指示:是继续隐忍,等待更多证据?还是立刻动手,抓捕已知目标,防止证据被销毁或人员潜逃?
陆铮接到了周墨林的急报。他站在巨大的舆图前,目光在张家口、宣府、北京之间来回移动。
对手的反击比他预想的更激烈、更迅速。这说明对方做贼心虚,也说明其能量巨大,甚至在锦衣卫内部可能都有眼线(否则难以解释核心人员突然失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卫请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