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中文网】地址:https://www.xiaoshuocn.net
就在陆铮为北方粮饷焦头烂额之际,周墨林带来了一个绝密且振奋人心的消息:派往皮岛方向的秘密船队。
历经风暴和清军巡逻艇的惊险追逐,成功与朝鲜方面的代表接上了头!
虽然带去交换的精铁和火药数量不多,但对方确实带来了几船粮食和一批珍贵的药材,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条极其脆弱却真实存在的海上联系!
“大人,朝鲜方面态度暧昧,既想摆脱皇太极的控制,又惧怕建虏报复。
但他们确实急需铁器和火药。此次交易成功,证明此路可行!
只是……规模太小,风险太大,且需要可靠的中间人和隐秘的港口。”周墨林汇报道。
陆铮看着地图上那片蔚蓝的区域,眼中光芒闪动。这是一条绕过江南经济封锁的生命线,哪怕再细,也必须抓住!
“扩大接触!寻找更多愿意冒险的海商,哪怕给予他们一些特许权!在登莱等地,寻找隐秘港湾,建立据点!
此事由你全权负责,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但务必保密!”陆铮下了决心。他知道,这可能是打破困局的唯一奇招。
……
潼关前线,战事陷入了残酷的拉锯。李自成驱使流民如潮水般一波波冲击关墙。
孙传庭和曹变蛟依仗险隘和忠武军带来的新式火器苦苦支撑,关墙下尸骸枕籍,双方都筋疲力尽。
战报传回,朝中主抚的声音再次抬头,认为应将李自成“招安”,以缓解东线压力。
这一次,站出来明确反对的,竟是首辅李标。
“李闯非张献忠可比,其志不在小!招安无异于养虎为患!如今潼关虽苦,却将百万流寇主力牵制于关外,为我恢复北方、整顿内政赢得时间!
一旦放开潼关,流寇涌入中原,则大势去矣!”李标的态度异常坚决。他与陆铮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高度共识。
这表明,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务实的文官领袖也开始摒弃幻想,准备进行一场持久而绝望的战争。
朝堂的风向,在血与火的洗礼下,正发生着微妙而深刻的变化。支持强硬应对的声音逐渐压过了妥协求和论调。
新政的推行,海外贸易的尝试,朝堂共识的形成,这一切都让隐藏在暗处的敌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江南,徐允爵的府邸密室。烛光摇曳,映照着几张阴沉的脸。
“不能再等了!陆铮不死,李标、钱龙锡这两个老糊涂就要被他彻底绑上战车!我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海外那条线,必须掐断!还有那个审计司的沈一石,找个机会,让他‘意外’身亡!”
“光靠我们不够……得让北边那位,也动一动了。听说,多尔衮对皇太极迟迟不再次南侵,颇有微词……”
一条条毒计在密室中酝酿,目标直指陆铮及其推行的所有新政。
他们意识到,单纯的朝堂弹劾和经济封锁已经不够,需要更直接、更狠辣的手段。
陆铮站在锦衣卫指挥使衙门的高处,望着远方。他知道,短暂的平静即将结束,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新政的幼苗刚刚破土,还无比脆弱,而四面八方,虎视眈眈的敌人已经亮出了獠牙。
陆铮握紧了腰间的绣春刀,感受着那冰冷的触感。这艘破船能否驶出这片黑暗的海域,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是生死考验。
……
皮岛方向秘密贸易的成功,如同在密不透风的铁幕上撬开了一丝缝隙。
陆铮立刻加大了投入,周墨林亲自坐镇登莱,筛选可靠的海商。
利用锦衣卫的渠道筹集更多用于交换的物资——不仅仅是铁器和火药,还包括一些北方特产的毛皮、药材,甚至少量通过忠武军淘汰下来的旧式盔甲改造的“民用铁器”。
一条极其隐秘、规模有限但至关重要的海上生命线,开始在惊涛骇浪和清军巡逻的夹缝中艰难延伸。
然而,就在第一批规模稍大的货船装载完毕,即将再次启航前往预定海域与朝鲜方面交易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整个计划打乱。
风暴不仅摧毁了两艘好不容易筹集到的海船,更糟糕的是,幸存船只带回了一个噩耗:他们在躲避风暴靠近一处无名小岛时,遭遇了身份不明的武装船队袭击!
对方显然有备而来,火力凶猛,行动迅捷,护送交易船队的一艘改装战船奋力抵抗后沉没,装载货物的主船被俘掠,船上人员下落不明。
“是倭寇?还是南方的海主(大海商武装)?或者是……建虏的水师?”周墨林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独臂紧紧握着传来的噩报。
陆铮面沉如水,眼中寒芒暴涨。他几乎可以肯定,这绝非偶然!袭击者目标明确,就是冲着这条刚刚建立的贸易线来的。“江南!”陆铮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
只有他们,有动机,也有能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组织起这样一次精准而狠辣的打击。
这条生命线被掐断了,至少是暂时瘫痪。更严重的是,此事暴露了陆铮试图另辟财源的意图,必将引来对手更猛烈的反扑。
朝堂之上,那些反对新政的势力,很快就会拿此事大做文章。
果然,数日后的大朝会,风暴如期而至。这一次,发难的并非江南官员,而是一位素以“清流”自居的翰林院侍读学士。
他手持一份语焉不详的“风闻奏事”,痛心疾首:
“陛下,太后!臣闻近日登莱沿海,有官商勾结,擅用军国利器,私通外藩,图谋不轨!
此等行径,无视海禁祖制,动摇国本,若引得倭寇、建虏效仿,海疆不宁,谁之过耶?!”
他没有直接点名陆铮,但“官商勾结”、“军国利器”、“私通外藩”这几个词,如同毒箭,箭箭指向登莱背后的锦衣卫和陆铮。
李标和钱龙锡脸色难看。他们隐约知道陆铮在尝试开辟新饷源,却没想到是以这种“违禁”的方式,更没想到会以如此难堪的形式被捅到朝堂上。
陆铮出列,他没有辩解是否违禁,而是直接将问题提升到生存层面:“陛下,太后!
如今国事艰难,南北隔绝,漕运时断时续,北方军民嗷嗷待哺。
凡能有助于纾解国难、维系军心民命之策,纵有违常例,亦当权宜行事!难道要坐视北方饿殍遍野,将士无粮,而坐守祖制空文吗?!”
……
喜欢大明卫请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