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中文网】地址:https://www.xiaoshuocn.net
文华殿内,灯火通明。陆铮、李标、钱龙锡及几位尚书再次聚于那巨大的疆域图前。
“周遇吉在汝宁被贺一龙、罗汝才十万之众合围,求援急报一日三至!”兵部尚书声音急促。
“潼关孙传庭、曹文诏亦发来血书,粮草将尽,火药稀缺,伤兵盈野,恐难久持!”户部尚书面色沉重。
“江南林汝元奏报,江西、浙江推广新政受阻,士绅抵制强烈,若强行推进,恐生民变!”工部尚书(兼管部分民政)忧心忡忡。
“辽东密报,皇太极北征索伦部,连战连捷,俘获人口物资无算,其势更盛!”锦衣卫指挥使周墨林(已升任)低声补充。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陆铮身上。
陆铮沉默片刻,手指先重重地点在 汝宁 的位置,又缓缓移向 潼关,最终落在 江南。
“周遇吉必须救,但不能动用京营主力,亦不能从潼关抽兵。”陆铮声音冷静得近乎残酷,“传令给驻守淮安的史可法,命其不惜代价,抽调江北能动用的所有兵力,西进汝宁,牵制流寇,为周遇吉解围!告诉他,这是死命令!”
这是无奈之举,史可法部兵力亦不雄厚,且需防御漕运,但此刻已是唯一能调动的外部力量。
“潼关……”陆铮的目光变得无比凝重,“是底线,绝不能失!立即组织第二批增援,以新训练完成的忠武军士卒为主,辅以部分老兵军官,规模……五千人。
携带所有能搜集到的粮草、药材、火药,火速送往潼关!告诉曹文诏和孙传庭,朝廷没有更多援兵了,让他们无论如何,必须再坚守三个月!三个月!”
陆铮深知,这五千新兵和有限的物资,对于潼关巨大的消耗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但这已是朝廷目前能挤出的最后力量,更是一种姿态,告诉守军他们未被抛弃。
“至于江南,”陆铮的手指在朱砂色区域用力划过,“告诉林汝元,稳住已控制区域,保证钱粮赋税不出问题!
江西、浙江之事,暂缓强行推广,以安抚、分化为主,绝不能自乱阵脚!江南,是这一切的根基!”
陆铮的策略清晰而决绝:以江南财力为不变根基,以史可法部为中原救急奇兵,倾尽最后力量支撑潼关底线,确保核心不乱。
李标与钱龙锡对视一眼,皆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无奈与决然,最终沉重地点了点头。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也是最危险的策略。
诏令下达,淮安的史可法接到命令,虽知艰难,却毫无犹豫。他留下少量兵力守城,亲率一万五千江北兵马,毅然西进。
他并未直扑汝宁,而是采取“围魏救赵”之策,猛攻贺一龙的老巢确山,并派偏师袭扰罗汝才的后方粮道。
围攻汝宁的贺、罗联军闻讯,军心浮动。贺一龙担忧老巢被端,罗汝才则害怕后路被断,攻势不由得缓了下来。
城内的周遇吉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并未被动固守,在敌军出现混乱迹象的当夜,亲率两千精锐(以忠武军老兵为核心),夜袭贺一龙大营!
同时,城头旌旗招展,鼓噪呐喊,制造大军出城的假象。
贺一龙部本就因后方被袭而人心惶惶,遭此突然猛攻,顿时大乱,营啸四起。周遇吉率部在敌营中左冲右突,专挑旗帜和指挥中枢攻击,极大地加剧了混乱。
罗汝才见势不妙,又恐史可法部真的打来,竟率先下令撤退。
一夜之间,十万联军土崩瓦解。周遇吉与史可法里应外合,大破敌军,贺一龙在乱军中失踪(一说被杀),罗汝才率残部远遁。汝宁之围遂解。
此战,周遇吉以卓越的指挥和忠武军的强悍战力,硬生生在绝境中杀出一条生路,并与史可法部成功会师,使得官军在中原的局面陡然开阔。
然而,潼关的局势,却并未因中原的胜利而立刻好转。李自成似乎铁了心要拿下此关,攻势愈发疯狂。
第二批五千援军和物资的到来,如同投入干涸土地的一点细雨,瞬间便被吞噬。
关墙上,每天都在进行着惨烈的白刃战。忠武军和秦兵的伤亡持续上升,曹文诏在一次反击中身负重伤,被强行抬下城墙。
孙传庭几乎不眠不休,亲自持刀在第一线督战,他的身影如同潼关的魂魄,激励着每一个还在战斗的士卒。
“朝廷没有放弃我们!”“援军还会来的!”这样的信念,支撑着守军在极限中苦苦挣扎。
他们靠着顽强的意志,以及对身后家园的最后守护之心,一寸寸地消耗着流寇的兵力与士气。
潼关,依然屹立,但谁都看得出,它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江南,林汝元接到了陆铮“稳字当头”的指令,暂时放缓了向外扩张的步伐,转而全力消化已控制区域,建立更高效的行政和税收体系。
同时,他加大了对“育才官舍”和官学的投入,试图从根本上培养新一代的官僚,为将来更彻底的改革储备人才。
来自江西、浙江的抵抗虽然暂时缓和,但暗流依旧涌动,等待着下一次爆发的时机。
辽东,皇太极北征大获全胜的消息不断传来,后金的实力和威望进一步提升。
陆铮和周遇吉都清楚,来自北方的最大威胁,只是被推迟,而非消失。
陆府之内,幼子陆安的啼哭声,给这座森严的府邸带来了几分生机。
陆铮在处理完繁重的公务后,总会抱着儿子在院中走走,看着那稚嫩的脸庞,他心中的疲惫与沉重仿佛也能暂时消解。
苏婉清身体逐渐恢复,默默操持着家务,给予他最大的支持。
但朝堂之上,压力有增无减。救援周遇吉、支撑潼关,几乎耗尽了江南输送来的大部分财赋,国库再次变得捉襟见肘。
要求与流寇“议和”、甚至指责陆铮“穷兵黩武”的声音又开始悄悄抬头。
陆铮知道,他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中原周遇吉的胜利打开了局面,但潼关的危机已到顶点,江南的根基仍需巩固,辽东的猛虎即将回头。
下一步,是继续向潼关投入这最后一搏的力量,还是冒险抽调兵力,支援中原,寻求在中原打开更大的突破口,从而间接解潼关之围?
……
喜欢大明卫请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