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中文网】地址:https://www.xiaoshuocn.net
深夜,总督府烛火摇曳,陆铮正审阅着史可法呈报的《川陕丁口田亩综录(咸熙三年)》。
清丈田亩的成果已然固化,财政基础更加坚实。但一份来自夔州贺人龙的密报,让他眉头微蹙。
密报称,近日抓获几名张献忠部细作,审讯得知,张献忠虽无力西犯,但其军师徐以显提出了“疲川之策”。
即不断派遣小股部队骚扰川东边境,焚烧村落,劫掠商旅,意图让陆铮的川陕政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消耗其国力民力。
“疲川之策……” 陆铮放下密报,走到窗前。他知道,这是阳谋。
张献忠残部如同跗骨之蛆,虽不致命,却烦人至极,若置之不理,边境民心不稳,商路受阻;若大举征剿,则正中其下怀,耗费钱粮,分散应对北方主要威胁的精力。
陆铮沉思良久,回到书案前,提笔写下命令:
一、令贺人龙、周吉遇,组建多支精干的“猎杀小队”,由山地营官兵和熟悉地形的本地精锐组成,配备强弓劲弩及部分新式火铳。
主动过江,以游击对游击,专司清剿张献忠派来的小股骚扰部队,并伺机侦察其腹地情报。
二、令沿江各州县,加强堡寨联防,组织乡勇,实行“坚壁清野”,让骚扰之敌无所掳掠。
三、将此情况通报傅宗龙,提醒其注意陕南商洛山区李自成残部的异动,防止其与张献忠呼应。
他要以更灵活、更精锐的方式,化解这份“疲扰”,将边境的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
数日后,成都,布政使司衙门后院
四川布政使王朗正在宴请几位本地的耆老和颇具声望的士绅。
酒过三巡,气氛微妙。一位白发老绅士放下酒杯,缓缓道:“王大人,陆督师励精图治,川中确有大治之象。
只是……这格物之学,匠作之事,是否太过推崇?长此以往,恐工匠之子不知诗书,农桑之本动摇啊。”
这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传统士绅的忧虑。他们认可陆铮带来的秩序和稳定,却对其推行的重视实务、提升工匠地位等政策心存抵触,担心动摇儒家根本。
王朗早已得到陆铮的授意,知道该如何应对。他微微一笑,亲自为老绅士斟满酒:“陈老所言,亦是忧国忧民之思。
然督师常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格物之学,改良农具,可增粮食;精进工匠,可利甲兵。
甲兵利则外侮御,粮食足则民心安。此正是为了护卫我华夏衣冠、圣贤道理啊!
若无强兵利甲,一旦虏骑南下,或流寇破城,纵有万卷诗书,又将置于何地?”
他语气诚恳,将技术与军事、民生直接挂钩,将其纳入“保卫文明”的大义之中,让在座士绅一时难以反驳。
王朗趁机又道:“况且,督师亦极重教化,成都、汉中书院皆得扩建,鼓励学子明经致用。
这‘用’之一字,包罗万象,格物亦在其中。还望诸位耆老体谅督师深意,共保川陕安宁。”
一番软中带硬、偷换概念(将技术问题提升到文明存续高度)的言辞,暂时安抚了这些地方实力派。
王朗知道,思想的转变非一日之功,需要持续的努力和事实的教育。
汉中,通往龙安府的官道上
陆铮再次轻装出行,这次是前往龙安府视察军工进展。
马车行驶在平坦的官道上,两旁农田里的禾苗长势喜人。
行至一处岔路口,只见几名小吏正指挥着民夫,将一块刻着新里距的石碑埋设到路旁。
“这是做什么?”陆铮让马车停下,询问道。
为首的小吏认得总督仪仗,连忙跪禀:“回督师,是按布政使司新令,统一全川陕官道里程标识,以便商旅计算路程,官府调度物资。”
陆铮微微颔首。这是史可法推行行政标准化的一环,看似小事,却关乎治理效率。
他目光扫过路边辛勤劳作的农夫,看到他们虽然依旧清瘦,但脸上少了些以往的麻木与惶恐,多了些对未来的期盼。
川陕这台庞大的机器,在他的推动下,正一点点地、艰难地却又是坚定地朝着更高效、更有序的方向运转。
军事的革新、边疆的稳固、内部的整合、思想的博弈……一切都在进行中。
北方的阴影依旧浓重,江南的封锁仍在继续,内部的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但陆铮相信,只要他能牢牢掌控住川陕这艘大船的方向,不断修正其航向,加固其船体。
那么,无论前方是惊涛骇浪,还是暗礁险滩,都终将有破浪前行的一天。
马车继续向前,载着他的思索与决心,驶向那片决定着未来国运的、烟火与铁砧交织的山谷。
……
北京,紫禁城,乾清宫东暖阁
暖阁内,冰鉴散发着丝丝凉意,却驱不散咸熙帝眉宇间那股与他年轻面容不甚相称的阴郁。
他坐在御案后,身形略显单薄,带着一种身处高位却难以舒展的僵硬。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垂手侍立在一旁,如同一个沉默的影子。
御案上,堆叠着两份截然不同的奏章。
一份是宣大总督的八百里加急,字里行间充斥着惊恐:“……虏骑频频叩关,游骑已至长城脚下,哨探回报,沈阳方向炊烟弥日,兵马调动频繁,恐秋高马肥之日,便是大举入寇之时……”
另一份,则是来自都察院几位御史的联名弹劾奏章,对象直指川陕总督陆铮。
奏章中罗列罪名:“擅专兵权,尾大不掉;苛敛川陕,民怨暗涌;推崇奇技淫巧,败坏士林风气;更兼与陕西巡抚傅宗龙往来密切,其心叵测……”言辞犀利,仿佛陆铮已是国朝第一祸患。
咸熙帝的目光在两份奏章间游移,手指无意识地蜷紧。
北虏的压力如同巨石压顶,而朝堂之上,针对陆铮的攻讦却从未停歇。
他知道母后(周太后)虽然还政,但在深宫之中仍关注着朝局,身边的重臣也多是她当年遴选留下的老成持重之辈。
他虽有心振作,却每每感到无形的掣肘,仿佛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难以真正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这种无力感,比身体的疲惫更让他感到压抑。
……
喜欢大明卫请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