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中文网】地址:https://www.xiaoshuocn.net
拂晓的微光刚刚刺破夜幕,柳妻已背上药篮,步履匆匆地向村子走去。
守了三日夜,丈夫的病情虽稳,她自己却已是心力交瘁,胆经郁结之处隐隐作痛。
她必须赶在丈夫醒来前,将昨夜采回的几味辅药处理妥当。
途经那片沙洲,她下意识地停住了脚步。
昨夜那个孩子无心踩出的“承”字竖画,依旧清晰地印在湿泥上。
可让她心头一跳的是,以那道笔直的竖画为中心,周围的泥土竟像是被无形之手犁过,龟裂出无数道蛛网般的细密纹路。
那纹路曲折延伸,交错纵横,其形其势,竟与她医书中那幅失传的《针经·络脉图》所绘的“十二正经地络”别无二致!
她几乎以为是自己连日劳累眼花了。
然而,当第一缕晨曦穿透薄雾,更奇异的景象发生了。
沙洲上草叶尖端的露水,仿佛受到某种无形的牵引,竟一颗颗自动脱落,汇聚成细微的水流,精准无误地沿着那些泥土裂纹缓缓滚动。
水流每至一处交汇点,便会微微停顿,水珠轻颤,如同针灸高手施针后,气至穴位时的“留针”之象。
柳妻屏住呼吸,缓缓蹲下身子。
她伸出食指,小心翼翼地触碰其中一道裂纹。
指尖传来的,是一种沁入骨髓的阴凉,那股凉意并未四散,而是如同一根看不见的冰针,瞬间循着她手臂的经络,直透她淤塞的少阳胆经。
她甚至没有运使任何内息,却清晰地感觉到,那困扰了她三日的胀痛与郁结,竟在这股大地凉意的冲刷下,豁然通畅!
她猛地抽回手,满眼骇然地望着这片沙洲。
这不是巧合,绝不是!
这是大地在“自行施针”,以天地为炉,以万物为针,正在施展着她闻所未闻的通天医术!
午时,烈日当空。
村东头的张家妇人抱着自家半岁的娃儿,哭天抢地地跑了出来。
婴儿面色发青,肚腹鼓胀如小鼓,啼哭声已近嘶哑,显然是食积之症。
邻里们围上来,七嘴八舌地劝她快去寻柳家先生,妇人却一个劲地摇头:“不成,不成!昨夜梦里有个白胡子老神仙教了我法子,他说搓热了手,顺着娃儿的肚皮往下划拉八下就好!”
说罢,她竟真的当着众人的面,撩开婴儿的衣衫。
只见她将双手掌心对搓得滚烫,而后覆在婴儿的中脘穴上,以一种极为沉稳的节奏,顺时针缓缓揉按。
每一圈揉按的末尾,她的指尖都会在婴儿的天枢穴上轻巧地一提一放。
那动作,那韵律,不带一丝烟火气,却暗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玄妙,仿佛一位行医甲子的老国手在亲自运指。
柳妻恰好路过,她没有上前,只是静静地立在不远处的柴垛阴影里,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当她看清那妇人手法的瞬间,心头掀起了比清晨在沙洲上更剧烈的惊涛骇浪!
那……那分明是早已失传的《幼科推拿诀》第三式——“降浊归肠手”!
此等手法,需医者达到“赤针境”,方能意引气随,以无形之气导引有形之积。
可如今,竟被一个大字不识的村妇,凭着一个虚无缥缈的梦,使得分毫不差!
在众人惊奇的注视下,不过片刻功夫,那婴儿的啼哭声竟渐渐止歇,小腹中发出一阵轻微的“咕噜”声,紧绷的肚皮肉眼可见地软化下去,青紫的面色也迅速恢复了红润。
张家妇人喜极而泣,抱着孩子连连叩谢天恩。
柳妻则悄无声息地退入小巷,一言未发。
她的心乱了,这片天地,似乎正以一种她无法理解的方式,将那些失落的医道传承,重新播撒向人间。
入夜,繁星满天。
柳妻避开众人,独自来到村后那口废弃的古井旁。
这里是她的伤心之地。
三年前,为了彻底斩断过往,她曾亲手将师门代代相传的最后一枚“医道传承印”,沉入了这口深不见底的古井,以为从此尘封,永诀过往。
此刻,她鬼使神差般地俯身,朝着幽暗的井口探望。
井水如墨,倒映着破碎的星光。
就在那星光与黑暗的交界处,她看到了令她毕生难忘的一幕。
那枚她亲手沉下的青铜古印,静静地躺在井底,但它那原本锈迹斑斑的表面,竟从一道细微的裂缝中,顽强地钻出了一茎翠绿的新芽!
那新芽不过寸许,叶片却非寻常草木之形,而是细长如针,叶面上的脉络清晰分明,宛若一幅天然的经穴图谱。
她心神剧震,从井边寻来一根长长的竹竿,轻轻搅动水面。
涟漪一圈圈荡开,就在水波触及井壁的刹那,她仿佛听见了一阵极细微、极古老的诵读声,从井底深处幽幽传来。
那声音模糊不清,却带着一种熟悉的语调——正是师祖涪翁当年在灯下校对医书时,低声吟哦《素问》的独特韵律!
柳妻怔怔地立在井边,良久,终究没有选择打捞。
她默默地从药篮里取出一束新采的艾草,仔细地系在井栏之上,权当是对这匪夷所思景象的无声祭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针灸鼻祖涪翁传请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针灸鼻祖涪翁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