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中文网】地址:https://www.xiaoshuocn.net
应天府的初夏,总带着几分黏腻的潮热。可今日的皇宫午门内外,却像是被一股无形的热浪裹着——不是暑气,是将士们用血汗浇出的捷报带来的欢腾。快马踏过青石板的声响还未消散,捧着军报的内侍就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进了奉天殿,那声音里的颤抖,一半是跑出来的,一半是激动的:“陛下!大捷!常州大捷!常将军、徐将军不仅破了常州,还险些生擒张士诚!”
朱元璋正握着朱笔批阅奏章,闻言猛地抬头,墨汁在奏疏上洇出一个深色的圆点也浑然不觉。他快步走下御座,一把抓过军报,目光扫过“常州城破”“张士诚遁走”几个字时,紧绷了多日的眉头终于舒展开,连带着眼角的细纹都染上了笑意。殿内的文武百官见状,齐齐跪倒在地:“陛下洪福齐天!我大明将士英勇,此乃国运昌隆之兆!”
朱元璋却没急着受贺,他捧着军报反复读了三遍,尤其是看到“常遇春设伏于牛塘,徐达断后于潞城,两军夹击,士诚军溃不成军”那段时,忍不住拍了下御案:“好!好一个常伯仁!好一个徐天德!朕没看错人!”他转过身,目光扫过殿内众臣,声音洪亮如钟:“传朕旨意——赏!常遇春、徐达各赐黄金百两、彩缎五十匹,麾下将士按功行赏,不得有误!另外,命二人乘胜追击,直取平江,务必将张士诚这颗毒瘤彻底铲除,为江南百姓除此大患!”
旨意随着快马,日夜不停地往常州赶去。而此时的江南大地上,另一支队伍正沿着运河两岸稳步推进——那是常遇春与徐达率领的明军主力。常州城破后,张士诚带着残部仓皇逃往平江,沿途的无锡、江阴等地守军本就心惶惶,见明军旌旗招展、军纪严明,不等大军攻城,守将便纷纷开城投降。短短十日,明军就兵不血刃地拿下了三座城池,如同一张大网,缓缓向平江收拢。
平江,这座后来被称作苏州的古城,此刻正像一头盘踞在太湖之滨的巨兽。城墙上的青砖被岁月磨得发亮,却在近几日被守军重新加固,垛口后隐约可见握着刀枪的士兵;城内河道纵横,乌篷船穿梭其间,却不再是往日运货的商船,而是装满了粮草和兵器的军船。张士诚在这里经营了十余年,早已把平江打造成了一座铜墙铁壁——城墙高达三丈,宽能容四马并行;城外有护城河环绕,水深丈余;城内粮草堆积如山,光是囤积的稻谷就够十万大军吃三年;更重要的是,他在此地深得民心,当年他率盐丁起义,救百姓于元军苛政之下,至今还有老人记得他“轻徭薄赋”的恩惠,是以听闻明军要来,不少百姓都主动拿起锄头,帮着守军加固城防。
这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平江城外十里处的一片开阔地就热闹了起来。明军士兵们背着行囊、扛着帐篷,有条不紊地搭建营寨。负责扎营的校尉李铁柱正指挥着士兵固定帐篷的木柱,忽然看到远处有个老农背着锄头,躲在树后探头探脑,眼神里满是不安。李铁柱放下手里的绳子,大步走了过去,脸上堆着笑:“老人家,您别怕,我们是大明的军队,不是来抢东西的。”
老农攥着锄头的手紧了紧,声音有些发颤:“官……官军?前几年元军来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结果把我家的粮食都抢光了……”他说着,眼圈就红了,“你们要是也抢粮,我这老婆子还等着米下锅呢。”
李铁柱心里一酸,他想起自己老家的爹娘,当年也是被元军害得卖了耕地,差点饿死。他从怀里掏出两个麦饼,递到老农手里:“老人家,您看,这是我们自己带的干粮,您先垫垫肚子。我们将军有令,谁敢骚扰百姓,轻则打五十军棍,重则砍头!您要是不信,就看着,我们绝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
老农接过麦饼,捏了捏,还是热的。他抬头看了看远处的营寨,士兵们有的在打水,有的在生火,没有一个人靠近旁边的庄稼地,甚至有个小兵不小心踩倒了几棵秧苗,立刻蹲下来想扶,见扶不起来,又从怀里掏出几个铜板,放在了田埂上。老农看着那枚闪着光的铜板,眼眶更热了,他抹了把眼泪,转身就往村里跑,一边跑一边喊:“是好军队!是不抢粮的好军队!”
不远处的高坡上,常遇春正勒着马,看着这一幕。他穿着一身玄色铠甲,甲片在晨光下泛着冷光,脸上的刀疤从眉骨延伸到下颌,让他看起来多了几分凶悍,可此刻他的眼神却很柔和。身边的徐达见状,笑着说:“伯仁,你这道‘严禁骚扰百姓’的命令,可比千军万马还管用。你看,这才半天,老百姓就不害怕了。”
常遇春勒转马头,看向徐达:“天德,你我都是苦出身,知道百姓最怕什么。咱们打仗,不就是为了让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吗?要是连自己人都欺负,那和元军、和张士诚有什么区别?”他顿了顿,目光投向远处的平江城,语气沉了下来,“张士诚在平江根基深,硬攻肯定不行。咱们先稳住民心,再慢慢想对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第一战神请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第一战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