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中文网】地址:https://www.xiaoshuocn.net
清晨的薄雾,如同一匹轻柔而冰冷的素纱,笼罩着刚刚易主的大都城。城楼上,风带着塞外的凛冽,卷起常遇春黑色的将袍,袍角上用金线绣猛虎的纹样,在熹微的晨光中若隐若现,仿佛随时都会咆哮而出。
他已经在这里站了整整一个时辰。
脚下,是沉睡中的北平。是的,北平。他在入城的第一时间,便以大将军的名义,将这座蒙元统治了近百年的都城,改回了它汉唐时的旧称。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字的更改,这是一个宣告,一个烙印,一个新时代的序章。他常遇春,亲手为这个时代,落下了第一笔。
他的目光,没有停留在城内那些虽经战火却依旧宏伟的宫殿楼阁上,也没有流连于街道上渐渐苏醒的人间烟火。他的视线,越过高大的城墙,越过护城河,越过那片被秋风染成金黄的旷野,死死地钉在北方。
在那里,地平线的尽头,仿佛还残留着元顺帝仓皇北逃时扬起的尘埃,如同一条不甘的毒蛇,蜿蜒着遁入漠北的深处。
“将军,风大,回吧。”亲兵薛仁,一个跟了他十年的年轻人,捧着一件厚实的貂裘大氅,小心翼翼地走上前来。他了解自己的将军,越是大战之后,将军的心弦就绷得越紧。那不是疲惫,而是一种野兽般的警觉,一种对战场最原始的嗅觉。
常遇春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像是被这北方的风沙磨砺过。他伸出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抚摸着冰冷的城砖。这些砖石,见证过多少王朝的兴衰?它们见过金戈铁马的蒙古铁骑,见过汉人百姓的屈辱泪水,如今,它们也见证了他常遇春,率领着大明十万雄师,兵不血刃地收复了这座失陷百年的故都。
兵不血刃。
这四个字,说起来轻巧,但其中的凶险与博弈,却比任何一场血战都更惊心动魄。他至今还记得,大军兵临城下时,元廷内部的慌乱与分裂。他派出的使者,带去的不仅仅是劝降的信函,更是雷霆万钧的军事压力和洞悉人心的瓦解之计。他算准了元顺帝的懦弱,算准了元廷贵族的离心离德,更算准了城中汉人百姓压抑已久的渴望。
当城门缓缓打开,元朝留守官员跪地献上降表的那一刻,他麾下的将士们爆发出震天的欢呼。而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马上,目光扫过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蒙古权贵,扫过那些眼中含泪、不敢置信的汉人百姓。他没有胜利者的骄矜,心中反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与沉重。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薛仁,”他忽然开口,声音依旧平静,“传令下去,让李文忠继续整顿城防,安抚百姓,严禁任何士兵骚扰民宅,违令者,斩!”
“是!”
“另外,”常遇春转过身,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让邓愈的骑兵,休整一日,备足三日干粮与清水,明日拂晓,随我追击。”
薛仁心中一凛,但脸上没有丝毫异样,只是躬身领命:“将军,陛下那边……捷报,该已经出发了吧?”
提到“陛下”,常遇春那张如同刀削斧凿般的脸庞,线条似乎柔和了一瞬。他仿佛看到了那个在濠州城头,与他一同啃着发霉窝头的布衣天子,看到了那个在鄱阳湖上,身中数箭却依旧指挥若定的雄主。
“嗯,该到了。”他轻声说,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意,“陛下等这一天,等得太久了。这份捷报,就当是我……送给他的中秋贺礼吧。”
他知道,那匹承载着无上荣耀的快马,此刻正像一道黑色的闪电,撕裂北方的原野,将这个足以载入史册的消息,带回应天府,带到那个一手缔造了大明基业的男人手中。
他想象着朱元璋看到捷报时的模样。是会像往常一样,开怀大笑,还是会……老泪纵横?
无论怎样,常遇春的心中,都有一股暖流在涌动。他这一生,从一介布衣,到万人之上的大将军,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报答那份知遇之恩。朱元璋是他的君,更是他的兄长,他的信仰。
“去吧。”他挥了挥手,重新将目光投向北方。
薛仁退下后,城楼上又只剩下常遇春一人。风更大了,吹得他猎猎作响。他缓缓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多年前的一个雪夜。
那时,他还是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因为作战勇猛,却也鲁莽冲动,在一次战斗中违抗了军令,差点导致全军覆没。所有人都以为他必死无疑,连他自己都做好了领罪的准备。
是朱元璋,在众将的求情声中,亲自将他绑在辕门,却只是用马鞭抽了他二十下,然后亲自为他松绑,递给他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汤。
“遇春,你的勇,是吾之利刃。但利刃若无鞘,易折,亦易伤己。”朱元璋的声音,至今仍回响在他耳边,“从今天起,你的命,不只是你自己的。你要学会,如何做一把既能劈开荆棘,又能守护家国的刀。”
那碗肉汤的滋味,他记了一辈子。那不是肉汤,是信任,是期许,是兄长对弟弟的教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第一战神请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第一战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