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中文网】地址:https://www.xiaoshuocn.net
林汝元以雷霆之势拿下漕运参将吴天佑,确实在南京官场投下了一颗巨石。
一时间,各级官员噤若寒蝉,往日车水马龙的钦差行辕门前,也变得门可罗雀。
然而,这并非屈服,而是暴风雨前令人窒息的宁静。江南的反弹,并未以刀光剑影的形式出现,而是化为了更加隐蔽、却同样致命的“软抵抗”。
最先感受到压力的是林汝元带来的随员和协助他的少数非江南籍官员。他们发现,自己的政令几乎出不了行辕。
要求调阅地方历年田亩黄册,掌管档案的胥吏不是推说年代久远需要时间查找,就是送来的册籍残缺不全、字迹漫漶。
下令核查苏州织造局的账目,对方倒是十分配合,送来的账册堆满了整整三个房间,条目细碎如牛毛,数字繁复如天书,明显是要用海量的无效信息拖垮审计进度。
各地送往行辕的公文,格式“规范”,用词“恭谨”,但核心内容要么是空话连篇,要么是罗列各种“实际困难”——或是灾情频仍,或是民力疲敝,或是豪强阻挠。
总之,朝廷的新政(尤其是涉及清丈田亩、核定税基的部分)在地方上“寸步难行”,需要“徐徐图之”。
他们将对抗包装成执行中的“客观困难”,让林汝元空有尚方宝剑,却仿佛陷入了一团巨大的棉花中,无处着力。
市面上,无形的经济绞索开始收紧。林汝元行辕所需的日常用度,采购时屡屡遭遇“缺货”或“价格飞涨”一些与行辕有过接触的本地小商人,莫名受到同行排挤甚至威胁。
更隐晦的是,江南几大钱庄票号仿佛达成了某种默契,对任何与“北边”尤其是与漕运新政有关的商业票据,审核变得异常严格,放款周期拖长,利率悄然上调。
这并非明目张胆的对抗,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与北方相关的资金流动和商业活动,试图从经济层面孤立林汝元。
与此同时,一股针对林汝元个人的舆论浊流开始在士林和市井间悄然蔓延。
不再是简单的污蔑其贪墨,而是更具迷惑性的论调:
“林钦差操之过切,不谙江南民情,恐激生变乱。”
“清丈田亩,实为与民争利,江南士绅乃国家根基,岂可动摇?”
“北方战事不利,皆因政令苛酷所致,如今又将此风南移,实非江南之福。”
这些言论通过茶楼酒肆、文人结社等渠道散布,将林汝元的救国举措描绘成“苛政”、“扰民”,将其个人塑造成一个不通人情、罔顾现实的酷吏形象。
甚至有人将早年林汝元在刑部任上一些依法办事、却显得不近人情的旧案翻出,加以渲染,进一步佐证其“天性凉薄”。
这种舆论攻势,旨在瓦解林汝元在道义和民意上的基础,使其陷入孤立。
就在林汝元为政务停滞、舆论不利而焦灼时,一场精心策划的“民意”展示到来了。
以南京国子监几位资深博士为首,联合了数十位颇有声望的致仕官员和地方耆老,联名向林汝元递交了一份“陈情书”。
这份陈情书文辞恳切,先是大谈江南对于国家财赋的重要性,继而笔锋一转,详细“陈述”了强行推行新政可能导致的种种“弊端”。
清丈田亩会引发民间诉讼纷争,影响安定;严格漕运会损害数十万运丁、船户生计,恐生民变;
追缴历年欠饷,则会让地方府库空虚,无力应对灾荒……通篇下来,核心意思只有一个:朝廷的新政在江南水土不服,强行推行只会适得其反,应当“因地制宜”、“宽严相济”,实则就是要维持现状。
这是江南士绅阶层一次体面而有力的集体表态。他们不再直接对抗钦差,而是以“为民请命”、“顾全大局”的姿态。
用一套完整的话语体系,将自身利益与“地方稳定”、“民生多艰”捆绑在一起,给林汝元出了一道极大的难题。
若强行推动,便是漠视“民意”;若妥协,则前功尽弃。
面对这全方位的“软刀子”,林汝元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可以不惧刀剑,却难以轻易斩断这无形的蛛网。
政务陷入停滞,经济受到掣肘,舆论对他不利,甚至连“民意”都站到了他的对立面。
他带来的那点人马,在江南庞大的官僚体系和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网面前,显得如此单薄。
他知道,仅靠尚方宝剑和杀几个贪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江南的问题,是结构性的,是整个士绅官僚集团基于共同利益形成的默契和抵抗。
消息传回北京,陆铮看着周墨林送来的密报,眉头紧锁。江南的反应,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深知,林汝元遇到的是比战场更复杂的局面。
“告诉林公,”陆铮对信使吩咐道,“稳住阵脚,勿急于求成。其一,抓住吴天佑案,深挖其与南京守备、魏国公府的经济往来,固定证据,引而不发,施加压力。
其二,避开正面强攻田亩、漕运这些核心利益,先从一些边缘但影响恶劣的案子入手,比如地方府库亏空、胥吏勒索商贾等,撕开口子,积累胜势。
其三,可尝试接触江南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的势力,如一些与主流商帮有竞争关系的中小商人,或是对现状不满的寒门士子,争取奥援,分化瓦解。”
陆铮的策略清晰而冷静: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追求一战功成,而是要通过持续的施压、分化和小规模突破,慢慢撬动江南这块坚冰。
同时,他也加紧了在北方的工作,忠武军的扩编、屯田的推广、乃至与皮岛方向的贸易,都必须加快步伐。
只有北方自身的力量足够强大,才能为南方的博弈提供最坚实的后盾。
南京的行辕内,林汝元接到陆铮的回信,仔细阅后,深吸一口气,眼中重新燃起斗志。他铺开纸笔,开始重新部署。
他不再要求全面铺开,而是选择了几处看似不起眼,却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节点,准备集中力量,再次挥出他的“软刀子”磨利了的剑锋。
江南的博弈,从雷霆万钧的正面冲击,转入了更加考验耐心、智慧和意志的持久消耗战。
每一份公文,每一笔账目,每一次私下接触,都可能影响着这场无声战役的走向。
……
喜欢大明卫请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